每次看到国内的垃圾、国内的垃圾桶,就会不由自主地思考“这个垃圾该去哪?” 也曾经看过分类垃圾桶,但都只是是简单的果皮和塑料分类而已。连日本的学校饭堂都有 4 个分类垃圾桶。我相信这样子不仅对垃圾的循环再次利用有很大帮助,还对资源(人力、环境)起到最大化利用。所以,越来越疑惑,我们都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,为什么中国不选择这条路?一起焚烧不会对人类、环境成本更高吗?还有,也想了解一下日本经历过多少努力达到现…第一,垃圾分类做得好,不代表垃圾末端处理就很好。日本的垃圾分类确实做得很好,此处应知乎管理方的政治敏感要求,删除三十字。
去过再生塑料回收厂的人,就知道塑料再生的污染有多严重了,如果没机会去看,可以下载王久良的塑料王国纪录片看一看。
电子垃圾的再生,污染也非常严重,例如最著名的汕头贵屿,基本就是癌症遍地,号称全球最毒地之一。
日本本地只把分类出来的餐厨残渣,拿来焚烧,因为实在不好外运,而且也很难变成肥料再利用。
第二,我国垃圾分类做的再好,如果末端处理环节跟不上,依然是低端再生和回收,那也等于白搭,依然污染遍地肆虐。因为没有足够的清洁回收再生体系,再生工厂依然是毒源,而缺乏再生工厂,垃圾依然只能进入填埋场,同时因为邻避压力巨大,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速度依然比较缓慢,填埋场超负荷运行,从深坑迅速变成垃圾大厦的现象,依然将比比皆是。
第三,我国虽然已经禁止进口大量洋垃圾,但依然是全球废弃物再生行业的重要集中地,依然会有大量洋垃圾源源不断通过非法渠道进入我国,因为有大量工厂存在,急需国外进口废弃物,进行再生产品生产,政府又不能一刀切的把这些企业都干掉,海关又没法把非法进入的渠道全部堵上。所以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国既要承担本国垃圾废弃物不断增长的压力,同时也依然成为全球垃圾回收利用的最终目的地。垃圾处理问题,未来将是考验我国环保治理工作的重要挑战。
所以,在近五年之内,我们应该探讨的不应该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,因为这个问题不难解决。
我们应该探讨的,是如何更有效更清洁做好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理的问题,例如填埋场能不能采取新技术,产更多的沼气,减少垃圾堆的体积,可以实现一定的资源化利用。再例如,如何让垃圾焚烧厂的焚烧效率更高,污染物产生量更少,二噁英几乎没有产生机会。电子垃圾、电池等家庭危险废弃物,如何得到更清洁的回收利用。
垃圾分类是我一直很关注的一个问题,其实它的复杂程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高。
说实话,虽然我是化学专业,但是我自己也很经常搞不清楚哪些东西是可回收的而哪些东西不是。实际上,在化学家眼里,很少有东西是不可回收的,不论是塑料、金属、纺织品、纸制品、电池、甚至是食物残杂都是有办法回收再利用的,但是一般的可回收垃圾桶并不一定接受这所有的东西。
所以说从实践上来讲,一个垃圾是否可回收取决于回收站本身分类处理垃圾的能力和技术。同时越是纯粹的东西越容易回收,而越是混合度高、复杂度高(概括地说,就是熵高)的东西,越是难于回收。
可是当我们简单粗暴地将垃圾分类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的时候,问题就来了,很多原本是可回收的垃圾这么一混合,它就变得不可回收了。比如粪便和衣物都可以回收,而沾了粪便的衣服就很难回收了——所以你看,这个问题它就是这么复杂。
化学懂得越多,越是搞不清啥玩意该回收啥玩意不该回收,因为理论上所有东西都可以回收——问题关键在于哪些东西该人类自己回收,哪些东西可以让大自然代为回收。
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科学家、技术人员和政府部门,把相关回收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(这本身就已经不容易了,这一点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),然后需要有效的宣传使得多数人能够理解并运用这套垃圾分类法则,然后我们才能够实现足够高效的垃圾分类。
而在那之前,即便是受教育程度足够的人,还是不懂垃圾该怎么分类,我们的垃圾桶上也很少有说明得非常清楚的——或许不像我这样,少想一些反而更容易做判断吧,但这离一套成熟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还是很远的。
在垃圾回收问题上,即便是美国也远逊于日本,它一般没有更为细分的垃圾回收系统。上一次我把塑料片放进可回收垃圾箱中,还被回收站的人提醒说不能回收,最后还得登陆他们的网站才搞明白他们负责回收哪些东西——越是地大物博,越不在意垃圾回收,所以美国没有太在意此事也在情理之中(当然,这是和日本相比,可不是和中国比)。另外相比之下,中国平均的资源还是要少很多,垃圾产生量也要大很多,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大许多。
产品推荐 | |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