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生垃圾“零填埋”2025年底实现

环卫新闻 6年前 (2019-12-25) 927次浏览

“这里是通州区处理全域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场所,今年 8 月 20 日正式投入运营,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作业。”12 月 5 日上午,北青报记者来到位于通州区张家湾镇的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,探访厨余垃圾的处理过程。
处理站内,运送不同废弃物的专用封闭车辆经过智能识别系统扫描进入处理站,计量称重后,沿着上料坡道进入卸料大厅,感应门自动开启,车辆打开密闭车厢,完成卸料工作。通州区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总经理于广涛介绍,该处理站可实现每天 200 余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。厨余垃圾进入预处理车间后,经过破碎、分拣、制浆、除砂等工艺,完成预处理,随后进入厌氧罐发酵。处理站内拥有两个 7500 立方米的厌氧罐,大罐子实际是处理站的“消化系统”,该系统也是全国规模最大,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可实现餐厨、粪便、污泥三种物料协同处置的系统。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收集在储气柜内,经过净化、提纯,进入沼气热电联产装置,产生的电能和热能供厂区生产、生活自用,剩余电量还可并入电网。据统计,1 吨餐厨垃圾可以产生约 120 立方米沼气,通过燃烧可发电约 220 度。
此外,厨余垃圾中的沥出液通过加热、离心分离提取粗油脂,作为化工原料;餐厨垃圾在有机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,经过生化预处理后将流入隔壁的污水处理厂,最终成为中水,实现二次利用。
“近年来,北京市生活垃圾设施处理能力提升了不少。明年 5 月起,北京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。在过渡期内,通过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提高居民参与度和分类投放准确性,在投放以前就把混杂在厨余垃圾里的金属、玻璃、塑料等垃圾分拣出去。今后,厨余垃圾里的杂质减少了,纯度提高了,这将对后端处理设施产生积极影响,提高处理效率。”于广涛说。
市城市管理委环境卫生设施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,北京市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共有 29 座,其中,焚烧厂 10 座、生化处理厂(堆肥或厌氧发酵)8 座、卫生填埋场 11 座。预计到 2020 年底,焚烧和生化处理能力达到 2.34 万吨/日,且结构不断优化。到 2025 年底全面实现原生垃圾“零填埋”。运用经济手段促进餐饮单位源头减量,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就地处理。

产品推荐
常用街道公园环保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摇盖式室内双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望德堂区购物商场室内不锈钢垃圾桶
圣安多尼堂区室内酒店方形垃圾桶 风顺堂室内商场三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室外两分类钢制垃圾回收箱
高档小区环保分类钢制垃圾桶 路氹城市政道路单筒圆柱形钢制垃圾桶 圣安多尼堂电梯口方形钢制果皮箱

传志环保澳门垃圾桶站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咨询热线:13902465298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原生垃圾“零填埋”2025 年底实现
分享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