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党员联系农户” 每只垃圾桶都有责任人

环卫新闻 4年前 (2021-10-13) 530次浏览

中午时分,大同镇江头村,村民陈贵生正在自家庭院内摆弄花花草草,妻子在厨房忙着烧饭。走进厨房,角落摆放着两只垃圾桶,一只桶里全是鸡蛋壳、菜叶等易腐垃圾,另一只桶里装着塑料袋和餐巾纸等。移步客厅,依然是两只垃圾桶的“高配置”。“我们家的垃圾桶都是成双成对出现的,一只装易腐垃圾,一只装其他垃圾的。”陈贵生笑着说,垃圾分类其实说难也不难,他们早已养成了边丢边分类的习惯。
正如陈贵生所言,漫步村巷之间,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一对垃圾桶,村道整洁干净,一路下来没有看到一个烟蒂、一张纸屑。村民房前屋后种满花草,锦鲤鱼池意趣盎然。江头村党支部书记夏鹏说,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能很好的进行分类,垃圾分类已经从以前的头号工作变为常规动作了。“我们张贴在村口的垃圾分类考核红黑榜,几乎一个月才更新一次,因为很难查到‘坏典型’。”
“垃圾分类,是一场改变村民生活习惯的持久战。怎样才能抓得好、真正抓出成效?”从村民家门口的一对垃圾桶身上,我们找到了线索:这些垃圾桶都有着一个特殊且唯一的编号。如 37—2,后面的“2”代表着这户村民,而前面的“37”则代表着该农户的联系党员。
“每只垃圾桶,背后有两个责任人,这就是我们推行的‘党建+垃圾分类’模式。”夏鹏说,农村是熟人社会,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,由熟悉的党员带头联系村民,比较容易带动起来。我们江头村村按照“就亲、就近、就便”的原则,由每位党员自己挑选 4 户村民,进得了门、说得上话、办得好事,进行指导监督垃圾分类。
于是,村里的每一只垃圾桶,就多了一个责任人。每天一大早,身穿红马甲的党员们入户检查垃圾分类的场景,成了江头村的一道风景。“毕竟是熟人社会,我隔三岔五上门来做工作,村里人也不好意思不分垃圾。”党员吴凤仙说,她不仅要管好自家门口的垃圾桶,还要时不时去看看 4 家联系户的垃圾桶是否分类清晰。
垃圾分类是全民工程,重在全民参与,但关键还在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。大同镇推动垃圾分类的乡镇全覆盖,最有效的一招就是通过“党建+垃圾分类”,实行“党员联系农户制度”,每户都有一名党员包干指导,每只垃圾桶都有一名党员包干监督,雷打不动、久久为功。垃圾分类也慢慢从“党员的事”变为“大家的事”,逐步成为一种行动自觉。

产品推荐
常用街道公园环保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摇盖式室内双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望德堂区购物商场室内不锈钢垃圾桶
圣安多尼堂区室内酒店方形垃圾桶 风顺堂室内商场三分类不锈钢垃圾桶 室外两分类钢制垃圾回收箱
高档小区环保分类钢制垃圾桶 路氹城市政道路单筒圆柱形钢制垃圾桶 圣安多尼堂电梯口方形钢制果皮箱

传志环保澳门垃圾桶站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咨询热线:13902465298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“党员联系农户” 每只垃圾桶都有责任人
分享 (0)